《魔兽》:为了“魔兽”,还是为了那不悔的热血青春?

十年磨一剑,为了赴这场与全球wower的十年之约,传奇影业与暴雪娱乐终于在2016年6月奉上了这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奇幻巨制。影片还未上映,令人眼花缭乱的观影必读、速成攻略、保命秘笈,充斥在朋友圈及各大媒体网站,《魔兽》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气势汹汹席卷而来,为了《魔兽》,各地涌现出多少穿着战袍、喊着口号、组团观影的联盟或部落的兄弟,顿时午夜场沸腾了,电影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战场,还有在影院里悲催地喊了一句“德玛西亚”挨扁被揍的,一言不合两大阵营百人混战的,各种匪夷所思的奇闻怪事层出不穷,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样的疯狂与火热也感染着周围的路人,虽然不是《魔兽世界》的玩家,也会被为了“荣誉与信仰”的怒吼,激发得血脉喷张、热血沸腾,想要走进影院去感受一下那份浓浓的“魔兽”情怀。

不能把《魔兽》单纯看做一部奇幻题材的商业电影,更不能用审视普通商业片的角度来解读它,脱离了影片创作背景的诠释都是片面的,脱离了影片受众感受的评判都是有失公允的。

对于魔兽粉丝而言,《魔兽世界》承载着他们近十年的热血青春,在“魔兽”所营造的超现实世界中,他们可以完全摒弃现实世界中的身份、地位、得失、荣辱,在一个崭新的世界中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兄弟并肩作战、开疆破土,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荣耀与尊严,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价值感与归属感,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施展的英雄情结,全部投注于这个超现实的世界中。

在“魔兽世界”的血雨腥风中,同样有笑、有泪、有生死离别、有兄弟情谊、有大义、有抱负、有追求、有梦想。“魔兽世界”有自己完整的价值观与编年史,身处其中的游戏玩家在十年的共同成长过程中都被深深地打上了“魔兽”的烙印,“魔兽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交错并行,共生互补,让玩家们有了非wower的双重成长经历。

在现实世界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都是相貌平平、出身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人甲,可是在这个虚拟的奇幻世界里,他们摇身一变便成了身披战袍、手持武器、杀伐决断、所向披靡,凭借鲜血与勇猛,维护信仰与荣耀的威风凛凛的勇士、傲视天下的英雄,“魔兽”给予了他们现实世界所无法给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是一种超出了现实生活平凡的奇幻世界的魔力,一种无法自拔的深深的吸引,于是为它付出时间、金钱、感情,乃至最好的青春年华。“魔兽”所给予每个身处其中的玩家的不单单是游戏,更是某种现实无法给予的圆梦的契机。

时光荏苒,岁月尘封的那段青葱往事,被一部叫《魔兽》的电影,点燃了全部的青春记忆,那么《魔兽》就不单单是一部电影,而是全部与《魔兽》共同成长的玩家们的年少追忆。十年过去了,青春不再,但“魔兽”还在,他们去影院里赴的是与自己的青春梦想的十年之约,重温的是那段回不去的年代与那段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似水年华。所以你会看到座无虚席的影厅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离场;你会看到为了部落、为了联盟、为了艾泽拉斯的怒吼,分分钟能把粉丝们燃得热泪盈眶;你会看到这是唯一一部可以包容观影时旁边的观众讲解剧情的电影,她陪他重温他的青春与梦想,他也把曾经生活过的那个世界的一切不厌其烦地讲解给她听。

而对于路人来说,影片完整的叙事,足以让零基础的观者看懂影片的来龙去脉。至于被玩家们诸多诟病的关于隐含细节的交代不清,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影响影片的连贯性与观影效果,毕竟一部120多分钟的电影,要想把卷帙浩繁的魔兽历史各个脉络理顺并交代清楚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有取舍的弱化与强化是必然的,既然是浓缩的电影就应区别于浩荡的游戏,无须求全责备,影片有影片的侧重,大家尽可放心大胆地零负担观影,欣然接受导演想要强化呈现的部分就可以了。

影片的场景、道具与特效部分,顶级的制作团队,高度还原了“魔兽世界”中鲜活的人物、场景、装备与环境,将那个虚拟的世界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扮演奥格瑞姆(毁灭之锤)的罗伯·卡辛斯基是《魔兽世界》游戏的忠实粉丝,他的游戏排名曾一度跻身全球前十,当他第一次走进剧组搭建的王宫大殿场景时,当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制造兽人军团大举进攻的场面,特效团队根据兽人的不同年龄对其骨骼结构和皮肤进行了不同设计,分别列出几十项不同细节,皮肤的平滑程度、刺青、伤疤、淤青和血管等等,足见影片制作之精良。

可以肯定的是,拥有全球上亿玩家粉丝基础的《魔兽》,浓浓的情怀垫底,虽然可以作为强势票房的保证,也要承受毫不留情地挑剔与指摘,若路人对影片失望顶多也就是口碑受损,那么若是被满溢的情怀冲昏了头的玩家粉丝盯上,估计就要问候你亲娘,怨怼你全家,指不准还要找你祖宗十八代算账讨说法。不过就目前的影片反响与票房来看,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

最后,请视具体情况选择性高喊:

“为了部落,鲜血与荣耀,部落永不为奴!”

“为了联盟,光明与信仰,愿圣光与你同在!”

祝大家观影愉快!